破繭而出的賽季談Travisd#039;Arnaud的「高抬腿砍擊」

Travis d'Arnaud曾經是百大新秀的第36名,並於2013年上到大聯盟,但他生涯的前七個球季中,只有一季的OPS超過.800,然而2020年卻打出.321/.386/.533的驚奇賽季,OPS+高達138,一躍而成為聯盟頂尖打者,而且他的成績絕對沒有僥倖的成分,他的擊球初速在去年高達93.4英里(聯盟排名第6),Hard Hit %為57.8%(聯盟排名第2),完全就是超級重砲等級的水準,那他到底做了什麼改變呢?我們可先藉由以下2019和2020的打擊動作作比較:▲2019   ▼2020以上兩個片段都形成了全壘打,但在力量釋放這方面,應該不難看出2020年的版本在整個擊球爆發力上,是明顯優於2019年的。那明明是同一個人,為什麼爆發力差這麼多呢?答案就是他在2020年採取了「高抬腿砍擊」的打法,以下我們將「高抬腿」和「砍擊」分成兩大部分,

QT電子仙境傳說試玩

並各拆成幾個小點來分析。一、 高抬腿1. 分離如果談到高抬腿最具代表性的打者,不知道大家會想到誰呢?筆者第一個想到的是日本職棒的森友哉,身高僅僅170公分的森友哉能產出這麼大的力量,我相信高抬腿是他最主要的力量來源。那高抬腿為何能產出巨大的力量,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於揮棒過程中的「分離」。「分離」指的就是打者的手與前腳的分離,當手與前腳的距離愈遠,對於打者的擊球空間就愈大,也愈能夠幫助球棒加速,從以上兩個片段也可看出2020年的揮棒速度較快。所以為什麼身材高的打者通常都比身材矮小的打者更有長打能力,因為手與前腳的距離就是先天上的優勢之一。2. 跨步既然有高抬腿這個動作,那接下來的動作當然就是「跨步」了,通常腿抬得愈高,跨步就愈大。那跨步這個動作的功用,

線上牛牛

是將上半身的力量,透過跨步的過程往前傳送。回到剛剛2019和2020的片段,可發現2019年的d'Arnaud,基本上只靠手腕和腰的轉動產生力量,至於2020年,他就是透過高抬腿,在跨步的過程中迅速將身體的力量釋放到球棒上,所以球噴出去的速度還滿驚人的。二、 砍擊第二項Travis d'Arnaud的揮擊策略就是「砍擊」。以下為他去年打出全壘打的側錄慢動作影片:所謂「砍擊」,簡單來說就是由上往下打,

現金版體驗金

且打到球之前揮棒軌跡都不能朝上。從以上的側錄影片,

RSG麻將發了

證實了他在打到球之前,揮棒軌跡都一直朝下,打到球之後才將棒子往上揮。1. 下旋若談到砍擊式打法的代表人物,在現今飛球革命的時代中,Christian Yelich應該是最成功的案例了。Yelich在某次訪談中談到:「我很喜歡我的揮棒,它讓我感到很舒服自在,而且砍擊可以製造很強的下旋。」聽到這裡,相信很多人的疑問都在這兩個字:「下旋」(backspin)。根據科學家馬格努斯的理論,下旋的球能夠產生向上的馬格努斯力,讓球較不易掉落,下旋愈強,則向上的馬格努斯力就愈大。所以這類型的打者,雖然擊球仰角比較低,但他們若準確地擊中球心偏下方約1公分處,就能帶出很強的下旋,使球的飛行距離拉遠。2. 較短的揮棒路徑砍擊式打法的第二項優點,是它比起由下往上的撈球,有較短的揮棒路徑。想像一下你正站在打擊區且球朝好球帶飛過來,只要你的手啟動位置是在肩膀以上,那就必須往下揮才能打到球,如果是砍擊式打法,則很簡單地將手直接往擊球點過去就好,不用有多餘的動作,但如果是由下往上揮,

濕婆傳說

則手必須要先往下移動,才能在打到球時球棒是由下往上的軌跡。所以砍擊式打法因為有較短的揮棒路徑,使打者能較晚啟動球棒,增加看清楚球的時間。3. 較不怕變化球變化球當然有很多種,但若以變化路徑往上或往下來區分,至今應該還沒有往上變化的球種吧。所以當打者出棒時,假設他原本判斷是直球,出棒了才發現是變化球,若他是由下往上的撈球打法,當他的球棒準備要往上揮時,球才開始往下掉,

現金版註冊

噢喔~那他就很難碰到這顆球了,就算為了碰到,那整個打擊姿勢絕對是大走樣;反觀如果是砍擊打法,當球往下掉時球棒也還在往下,那他還可以持續跟球到最後一刻,且打擊姿勢不會差到哪去。這邊就必須播一段在飛球革命來臨之前的砍擊式代表人物 – Adrian Beltre的「跪地全壘打」:「跪地」一直是Beltre的招牌之一,但難道他是在揮擊之前就打算要跪地嗎?當然不是,他是在揮棒過程中發現球掉得愈來愈低才決定跪下去打,好讓球棒跟到球的進壘點,這也是因為他擊到球之前的球棒軌跡是一路往下,才能跟得到迅速下墜的變化球。而且你會覺得他這樣打沒力量嗎?應該完全不會吧,因為他並沒有明顯改變揮棒軌跡,所以力量沒有完全被破壞掉。以下為d'Arnaud對Aaron Nola犀利且掉在好球帶下緣的曲球打出的全壘打,雖然沒有跪地,但意思也差不多了。下表為d'Arnaud去年面對各球種的數據,可證明他已經不怕任何球種,因為他的球棒都跟得到,這點是我認為砍擊式打法的最大優點!   xBA xSLG xwOBA Hard Hit % 指叉球 .361 .402 .325 33.3 卡特球 .274 .487 .393 50.0 曲球 .335 .740 .436 70.0 變速球 .295 .456 .310 71.4 伸卡球 .410 .679 .467 70.0 滑球 .245 .440 .309 42.3 四縫線球 .266 .470 .325 50.0 三、 高抬腿砍擊的缺點看到這邊,是否覺得高抬腿砍擊很棒呢?嗯…我覺得真的滿棒的,但還是來講講它的缺點吧。1. 揮空率變高此項缺點是由「高抬腿」造成。d'Arnaud去年的揮空率為30.9%,為生涯最差,畢竟他2019年是採取較開放式的打擊站姿,抬腿也只有輕輕點一下,能夠打到比較多球;2020年因為高抬腿使整體動作較大,因此揮空率較高。但若以好球帶內和好球帶外的揮空率來看,其實好球帶內的揮空率跟以往差不多,他只是好球帶外的壞球比較打不到而已,在追打率沒有退步的情況下,打不到壞球又怎樣?這些壞球就算打到了,也很難形成好結果吧。2. 擊球仰角變低此項缺點理所當然的是由「砍擊」造成。他去年的平均擊球仰角只有8.1度,單就擊球仰角來說確實是生涯新低,但砍擊打法確實提升了他的擊球品質,所以他去年的Barrel %和Sweet Spot %這兩項有關擊球仰角的數據都創下生涯最佳,所以誰還在乎他的平均擊球仰角呢?最後提一下筆者擔心的點,Travis d'Arnaud的生涯並不是很健康,以他新的打擊機制可能造成的高擊球初速和低擊球仰角,萬一形成自打球該有多痛啊…還記得Yelich在2019年就是因為自打球而受大傷嗎?d'Arnaud的年紀已經32歲,且原本受傷風險就不低,如果同樣遭遇自打球,可能不像Yelich不到一年就可以復出,甚至有賠上職業生涯的風險。還好d'Arnaud應該知道這點,2019年前腳沒穿打擊護具,2020年就穿上了,只希望d'Arnaud能保持健康,並繼續延續他破繭而出的驚奇之旅吧! 延伸閱讀打擊淺談:如何在打擊時兼具力量與擊球點棒球打擊─揮棒速度越快就越好嗎?關於揮棒速度與時間的關係球看得越清楚,打擊會更好?—棒球視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