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該換球還是洋將改2投1野?淺談臺灣投手養成

本次經典賽中華隊打出不錯的成績,但投手不穩是最大的問題,也點出中職投手的養成,外界有討論中職未來該換比賽用球,還是限制洋將成2投1野,讓中職可以培養大物投手,本篇除了討論中職對於投手改革方向,會點到現階段青棒投手概況。 本次經典賽投手最大黑馬 吳哲源(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屆中華隊團隊投手防禦率高達7.20,35局投球團隊失掉31分(28分責失),中華隊投手最大的問題是投出保送太多(BB/9值6.17)跟被打擊率偏高(H/9值11.31)等,主要是因為中華隊投手具有球速劣勢,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加上投球過於保守,容易被國外打者消耗球數,導致被上壘率跟被打擊率偏高;另一方面是本屆中華隊沒有一位穩定的王牌投手,導致中華隊預賽都採取牛棚車輪戰,來到最後一場面對古巴關鍵戰役,面臨投手狀態不佳,無法以百分之百表現,與古巴力拼八強門票。這幾年國際賽明顯看出中華職棒打者進步許多,可以跟各國力拼打擊的水準,但我們的投手進步很緩慢,新生代中華隊也尚未看到像王建民的王牌投手,究竟中華職棒投手養成該如何改進,以及目前青棒投手的概況。 過往國際賽王牌投手 王建民(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接下來會分成這五個層面討論,

QT電子自由國度

中職比賽用球調整、洋將限制2投1野、國際賽經歷缺乏跟加強科學數據化訓練,依照這四個層面,討論它們是否能實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職比賽用球調整中華職棒2016~2020年屬於彈力球時代,然而因為這幾季打者成績明顯比較突出,於是從2021年開始,中職調整比賽用球,目前的比賽用球彈性下降,導致近兩年賽季都是屬於投手年。但從本次經典賽使用用球偏彈,開賽前許多中華隊投手,對於比賽用球的不適應,從本次預賽也看到投手容易投偏差的壞球,甚至容易投到失投被打者狙擊,比賽用球的不適應也是本次中華隊投手會崩盤的原因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彈性係數 2018 0.562 2019 0.563 2020 0.574 2021 0.559 2022 0.556 去年有一篇文章提到近五個球季的比賽用球彈性係數,從2018~2022年分別為0.562、0.563、0.574、0.559、0.556,現在中職規定彈性係數要在0.540~0.560區間,其實為了投手有利而換球,日本職棒也有發生過,日職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彈力球時代,直到2011年日職開始使用符合國際賽規格用球,日職聯盟打擊成績有下滑,2012年日職與大聯盟辦交流賽,多位球員表示大聯盟用球偏彈,更奇妙的事情,2013年經典賽日本團隊投手防禦率3.84,然後日本打擊只有微幅上升,於是2013年日職使用投打平衡的用球。我認為中職可以參考日職的案例,使用投打平衡的比賽用球,對於打者跟投手會比較公平,然而注重球的品質,才不會出現極端的「投手年」或「打者年」,更換比賽用球對於中職效益比較大,或許中職可考慮調整比賽用球 ! 去年中職防禦率王黃子鵬(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洋將限制2投1野中華職棒近幾年過於依賴先發洋投,每隊先發輪值洋將幾乎都佔2~3個名額,然而也會壓縮到本土投手的養成,雖然去年賽季有幾位本土投手竄起,像是中信兄弟吳哲源跟味全龍郭郁政等人,但是中華職棒新生代投手群,似乎還沒看到跟潘威倫、陽建福般的穩定本土先發,

視訊百家樂

所以中華職棒才會過於依賴先發洋投,假設洋將改成2投1野,是否對於本土投手養成會比較好? 中職目前勝投王潘威倫(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日本職棒一軍洋將是採取至少1名洋投跟洋砲,日職近幾年也培養出無數的王牌投手,像是旅美的大谷翔平、新生代的山本由伸跟佐佐木朗希等人,雖然臺灣跟日本的環境有落差,但日職的案例,中職或許可以效法一下;本次經典賽也發現到中職打者對於國外投手有不錯的表現,也顯現出賽季面對洋投,多少也替國際賽加分,所以改成至少1名洋砲,說不定會讓土投進步?但依照目前中華職棒的環境,採取每隊使用1名洋砲,目前實施的機會不高,去年季初中信兄弟、統一獅、味全龍跟富邦悍將都有找洋砲,可惜因傷勢或表現不佳,最後僅剩福來喜打滿整季,洋砲雖然會讓打擊火力更好,但是考慮到適應環境等問題,有些洋砲表現不如預期,目前看來洋投效益比洋砲高,所以要實施2位洋投跟1位洋砲,現階段是有難度的.. 中信兄弟捕手福來喜(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賽經歷缺乏因2020受到疫情影響,距離上次打國際賽已經是2019年12強,有3年沒參與國際賽,加上中華隊也面臨世代交替的問題,這屆中華隊也偏年輕,從經典賽看出這些選手有經驗不足跟怯場等問題,尤其投手狀況特別明顯,畢竟中華職棒強度跟大聯盟還是有落差,本屆中華隊投手投得蠻辛苦,也顯現出缺乏跟國外打者實戰的機會。幸好疫情已經趨緩,

TFgamimg體育

今年季末會舉辦亞冠賽,

QT電子試玩

然而亞洲冬季聯盟也有機會復辦,可以藉由這些盃賽機會,都跟國外好手切磋,期許年輕選手可以從中發現到跟國外選手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去學習他們的優點,替往後國際賽會更有經驗。 新生代火球男曾峻岳(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強科學數據化訓練國外相當重視科學數據化訓練,可以依照數據讓球員知道哪方面需要加強,臺灣這幾年有引進科學數據化訓練,但沒有像國外這麼成熟,去年球季中信兄弟有在主場架設投球轉速,

金旺娛樂城

然而今年其他球團也有考慮跟進,代表中職球團有開始重視科學數據化訓練,以利中華職棒球員能更跟上世界的腳步! 中信兄弟左投呂彥青(圖片來源:運動視界 圖輯) 聊完中華職棒可以考慮去改革4個層面後,把話題轉到青棒投手的概況,前幾年U18奪冠班底都已經加入職棒,那屆也出現幾位不錯的投手,像是旅美的陳柏毓、林昱珉等人,以及在中職打拼的林子崴、余謙等人,都是中華隊新生代能期待的投手,然而近期青棒投手蕭齊、林盛恩、林鉑濬、林維恩等人,都是未來蠻有機會旅外的投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中職最大問題是天賦很高的投手,似乎沒有能兌現期待,中職在對於投手養成還有進步的空間,如何讓農場制度能更完善,可以讓這批年輕有潛力的投手,經由農場系統,培養出中華職棒新生代投手大物,也是目前中華職棒需要去正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