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MLB堅持不停賽?集中開打有什麼困難?

即便賽季已縮短至讓人遺憾的60場,MLB能否真的走完今年球季,仍是個大問號。在各隊都還打不到五場的情況下,聯盟最不樂見的壞消息就發生了 — 馬林魚隊近幾天共有18名選手和教練確診中國武漢肺炎,包括先發投手Jose Urena、一壘手Garrett Cooper、外野手Harold Ramirez、捕手Jorge Alfaro,還有另外12名尚未被披露的球員、兩位教練。有鑑於集體感染的嚴重性,MLB不得不緊急取消馬林魚在主場迎戰金鶯隊的開幕戰;而洋基隊前往費城踢館費城人隊的賽事也被取消,因為費城人上一個對手正是在主場與馬林魚交手。再加上開幕戰當天,國民隊年輕巨星Juan Soto因確診而缺席;勇士隊頭兩號捕手Travis d'Arnaud、Tyler Flowers同時因出現癥狀而被隔離;紅襪先發投手Eduardo Rodriguez在染疫的同時,必須與併發的心臟問題搏鬥……轉眼間,球季才不過開打幾天,

WM完美真人

似乎就面臨了朝不保夕的困境。很多人都想問,現在就如此嚴重,還能打完60場嗎?甚至還要打擴增輪次的季後賽?就算現在勉強撐過去,入秋後的疫情是否會更失控?而每當又有選手確診,總會冒出許多人跳出來質疑「要繼續打下去嗎?」「為何不考慮集中開打?」 馬林魚事件觸發了各隊高層集體討論,於昨日評估停賽的可能性。但聯盟主席Rob Manfred很快宣布結果:「我們認為能確保選手的安全、並繼續比賽」,他說,「除非同時有大量選手退賽或染疫,致使球隊毫無維持競爭力的方法」,否則不會認真考慮停賽。也因此,質疑及擔憂的聲浪持續井噴 — 「為何這麼堅持不停賽?」「疫情如此嚴重,真的該繼續打下去嗎?」且與此同時,像NBA(美國職籃)這樣選擇「集中開打」、將所有選手隔離在園區內的聯盟,疫情看似得到明顯更好的控制。所以也有一部分人疑問,為何MLB不比照辦理?馬林魚隊爆出集體感染後,這些議題更被推至更高峰,因此我認為,現在是時候更深入地討論上述這些問題。以下,我將討論點拆成幾個部分,試圖闡述MLB現在的立場及想法;以及球迷的觀點和聯盟所處的情境有何不同。 「集中開打」的可行性如前所述,由於NBA採行的集中開打策略,目前似乎有不錯的成效,因此有人便好奇為何MLB不這麼做。MLB現行的做法,是主場隊伍的選手可自由回家、執行非強制性的自我隔離;客隊則在主隊城市的飯店集中管理。球隊仍需飛往各城市作戰,雖然聯盟取消了跨地域的賽事(西區隊伍只跟西區隊伍交手)。但事實上,大聯盟確實曾考慮過一地開打,只是五月後便逐漸拋棄此念頭。我在5/1號那天,曾於本站發文解釋過集中復賽的障礙,講述為何讓美國職棒一地開打如此困難(但這篇文點閱只有兩千,所以很多人還是不了解,為何集中復賽的難度高)。首先是隔離人數的部分。我們已經知道,加上陪練軍在內,一隊共會有60名選手,30隊就是1800位球員。此外,一隊至少約有30名職員(舉紅雀隊為例,他們有7位球團員工、14名教練團成員、2位翻譯、以及16名醫療團隊職員,不過醫療團隊職員或許能改採多隊共享),30隊就是900~1000名職員。還有裁判,可能要帶75~100人。此外,根據上面那篇文的估計,我們可能還得再算入500名轉播團隊員工、300位司機……把這段所有提到的人數加總,至少已3000~4000人。但這還沒結束。 首先,把所有選手都隔離在同一地點數個月,是否該準許他們帶家人?很難想像在美國如此嚴重的疫情氛圍下,球員會願意與家人分離那麼久。而若允許他們帶家人,可能要再容納另外的2000~5000人進園區。再來,我們肯定需要一批後勤團隊服侍這些人,對吧?你需要飯店員工、你需要洗衣工、你需要廚師……然後,這些人或許有的也得帶上家人。是的,林林總總加下來,你需要隔離的人數可能達萬人之譜。而若想集中這麼龐大的人群,你得有強悍的後勤支持。比如說,上述文章所提的食物運輸: 而就算我們真的能在同一城市找到夠大、夠多的飯店,容納上千人、甚至近萬人,而後勤的障礙也順利排除,接下來則是地點的問題。MLB在四月初討論的集中復賽計畫,包括在佛州、亞利桑納、德州這三個地方打。因為只有這三座城市可能一次容納30支球隊 — 佛羅里達和亞利桑納是各隊的春訓基地位置,而德州則有太空人、遊騎兵兩座大聯盟級球場(德州無法單獨容納30隊,但可以和佛州、亞州協辦「三地開打」)。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有個問題:德州、亞州、佛州恰好是近一兩個月全美疫情最嚴重之處。根據美國CDC提供之數據,過去七天新增案例最多的州分別為佛州(7.3萬人)、加州(6.9萬)、德州(5.7萬)、喬治亞州(2.5萬)和亞州(1.8萬),非常驚人。換言之,在這些地方開隔離園區,被病毒滲透進來的機率肯定是最高的。來自佛州的馬林魚隊如今爆發嚴重的疫情,或許也並非巧合。若讀者還有印象,在幾個月前MLB討論集中復賽時,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是像紐約這樣的東岸大都市,當初該地的慘況震驚全球;但現在,德州、佛州的總確診案例(41.8萬、38.2萬)都已將紐約城(22.5萬)遠遠拋諸腦後。請問,這是要怎麼集中開打? 我們搭配圖片來輔佐數據 — 以下分別是佛州、德州、亞州、紐約自三月後的每日確診人數,以及每週平均漲跌曲線: 我們可看見,雖前三州近幾天看似已有壓平曲線的徵兆,但剛經歷了一整個月的恐怖高峰也是事實;相較之下,從五月後就開始把曲線往下壓的紐約,顯然才是安全情況更理想的地方。這也是為何MLB將在佛州、亞州等地集中開打,

視訊百家樂

視為不再可行的方案 — 考量聯盟牽涉的人口基數如此龐大、需要這麼多後勤人手的輔助,實在很難確保病毒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都不會進來園區。另一個關鍵的考量點,是醫療資源超載的擔憂 — 眼下亞州、佛州、德州的醫院病床都已大爆滿,甚至還需將病人轉移至其他州,若MLB此時再帶上千人進駐,很可能會替當地醫療負荷帶來更多不可測的風險。當然,或許有人會拿NBA也選在佛州集中開打的例子做對比,但NBA實際上多出幾項優勢。第一,他們的人數沒那麼多,除了只有22隊參賽,一隊的人數也用不著帶上五六十人。第二,籃球的出賽頻率不像棒球頻繁(背靠背連續出賽在MLB是正常,在NBA是特例),意味著NBA的集中園區可用較少的球場,容納較多的隊伍。第三,承上所述,在需要比較多棒球場的情況下,MLB得讓球員離開園區前往城市中的各座球場,恐難落實像NBA如此緊閉的隔離。而且,春訓基地的多數球場都不符合MLB的標準規格,

WM完美真人

恐不利於轉播團隊的拍攝、選手也不見得想克難打球。 再者,棒球是室外的運動 — 也就是說,若在佛州、亞州、德州開打,除了居高不下的疫情風險,選手還得與這些地區著名的夏日豔陽搏鬥;要知道,亞利桑納的秋季聯盟的日場比賽都已讓許多球員吃不消,何況在夏天打。此外,在本季賽程密度大幅提升的情況下,球場的消耗會更快、場地工作人員的勞務也將更為吃緊,何況這些球場不見得有MLB的規格。籃球和棒球畢竟仍是性質有差的運動,直接對比當然可能會有問題。而且,NBA的例行賽只剩8場、MLB是60場,也就是說,棒球員必須接受長度多好幾倍的集中隔離,會是另一個打擊他們的復賽意願的因素。誠然,看到NBA集中開打似乎產生不錯的成效,反問MLB「集中復賽是不是會更好」是很合理的;且即便我前述講了一堆MLB會遇到的障礙,也沒能拿出科學證明,顯示MLB集中開打一定會更糟。而雖然南方疫情嚴重,但NBA也的確是在佛州集中復賽的。但另一方面,我們同樣必須認知到,MLB和NBA的情境依舊是無法直接對比的,舉凡隔離人數、場地問題、運動本質、例行賽剩餘場數、球員的意願……等,狀況都有差距,而MLB的確有充分的憂慮不選擇集中開打。更何況,NBA眼下也還在熱身賽階段而已,其未來的成效仍有待繼續觀察。 不同人、不同地的情境,對疫情不相同的態度若讀者對近幾個月的美國有些觀察,或許已經發現,當地許多民眾的思維與我們是不太一樣的。相較於臺灣積極的防疫態度(有時甚至可能被認為過於積極),歐美主導的西方世界顯然不那麼在乎(不一定每個人都不在乎,但的確更多人不當一回事)。從總統本人顛三倒四的發言、疫情前期堅持不戴口罩,還努力粉飾疫情嚴重性、到各地的激烈抗議活動、要求城市解封示威,都說明美國從一開始就沒走上積極防疫的路線。關於戴口罩、疫苗、追蹤技術的陰謀論四處橫行,而美國又不像東方社會,習慣將集體利益置於個人之上,顯示當地人對疫情的思維,不能用其他地方的情境概推。對很多西方人來說,若為了防疫而過度犧牲個人應有的利益 — 如自由權、行動自主權、工作權、金錢或娛樂……等,這反而才是本末倒置、過頭的。或許避免得病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出門工作、社交、賺錢、甚至玩樂,

金旺5298

乃至於上街抗議爭取人權,也同樣重要。防疫也許要做,但不能只做防疫、而忽略其他事。甚至對有些人來說,染病的風險是可量化、價值化的 —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能繼續工作賺錢),承擔染病或喪命的風險,是「值得」的。當然,誰都不想染病、喪命,但也不能因為顧及染病風險,就一竿子打翻經濟或育樂活動。 這樣的思維,顯然跟東方社會「盡量別給其他人添麻煩、助人就是助己」的集體利益觀念不一致。對我們來說,自身積極的防疫態度除了保全自己,也為了不害到其他無辜的人。在東方,特別是華人社會,由個人犧牲部份利益、以換取更大的群體利益,是很常見的思維。但在美國,彷彿大家都可依照個人情況,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 如果害怕染病,那你可以自己戴口罩、自我隔離,但他也能依照自己的需求做選擇。如果他認為能出門工作,比起是否染病更攸關明天的生計,那為何他也要配合防疫政策待在家?也因此,在我們質疑(或不解)為何MLB堅持打下去、即便疫情如此嚴峻,仍不放棄電視轉播權利金之前,可能必須先理解,外國人的思維情境、出發點,從一開始就與我們不同。我們可能會覺得,防疫應置於許多事情之上、先有集體利益再講個人利益、先確保生命再談金錢;但或許對某些人來說,

信用球版是什麼

為了降低幾趴的染病風險,犧牲過多的金錢、工作、娛樂、社交,那才是「不劃算」的愚蠢行為。有些人會視壓低確診數為優先,但我們也必須認知到,確實有另一群人不認為應該把確診數,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沒比賽打一定沒錢賺,但一定比較安全嗎?按上一段的思維邏輯,「防疫」比較像是一場交易 — 必須與其他條件擺一起衡量,判斷這樣做的利弊得失 — 而非一定得置於一切之上。而既然是樁買賣,那我們就有必要檢視投報率了:停賽一定沒錢賺,但不打比賽肯定比較安全嗎?同樣的,受東方疫情控制較優的情境影響,我們可能會直覺地認為,一般環境應該比選手在球場內群聚安全很多。然而,這是美國目前的現況: 不誇張,過去一個月,美國每日的新增確診人數幾乎都在5~7萬以上 — 對比臺灣,只要新增兩三名案例,幾乎就能造成舉國恐慌,簡直是兩個平行世界。不打比賽,球員真的會安全很多嗎?要知道,即便放假在家,選手依舊可能出門用餐、上雜貨店買營養品、接觸可能染病的親戚、參加社交活動、進脫衣舞廳吃雞翅…….等。如果說選手在場內有相互傳染的風險,那即便是在場外,他們的家人也可能在外出後,將病毒帶回來傳染給他們。所以「選手不打球就會安全很多」,實際上是個有疑慮的論點。數據指出,MLB球員剛報到時的初步檢測,陽性率約為1.2%,此數值比NBA選手的7.1%低很多。而7/25號的新聞指出,在之後32640份的檢測中,只有0.3%陽性率。7/25號的過去一週,陽性率則僅有0.05%。馬林魚事件爆發前,MLB的確診率其實大約僅在千分之一的上下挪動。當然,這是球隊尚未在各城市間移動的情形,而隨著球季進行,確診率上升似乎是可預期的,但目前看來有望控制在0.5%以內。過去兩週,全美有12個州的檢測陽性率超越10%、34個州超越5% — 高於WHO建議解封城市的門檻。當然,這些數字無法跟MLB的普篩比,畢竟國內篩檢者通常是出現癥狀、或已就醫者。然而,從MLB選手剛報到時的確診率,不比開打後還低;以及美國疫情仍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即便把球員推出球場,確實也無法保證他們就不會出事。當然,這是消極的講法:比起在家待好待滿,球員進場打球、接觸隊友、各地移動,勢必很可能有更高的染疫風險。但事實是,縱使賦閒在家,選手、或他們的家人,也不一定真的會在家待好待滿。 而雖然資方想履行電視轉播合約、賺回損失的錢,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換個角度講,很多球員也想打球賺錢。國外作者Travis Sawchik的文章指出,去年的現役選手平均只有3.71年的生涯長度,也就是說,損失一整個賽季,對很多球員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MLB上一季有近四成的選手,職涯收入還未滿100萬美元,這些人的中位數收入僅35萬美金,且還沒考慮某些地區可能高達50%的所得稅。作者估計,選手約至少要在MLB待個三年,才能賺滿100萬的淨收入,而去年超過六成的選手未達此門檻。而我們還沒提到美國人偏低的儲蓄率 — 疫情之前,該國平均儲蓄率僅約8%,而許多選手的高開銷,更使得很多人的手頭比想像中吃緊。對Mike Trout、Buster Posey、David Price甚至Ryan Zimmerman這些生涯收入以億計算的球員,一年不打或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那些仍得靠著聯盟底薪還車貸、付房貸、支付保險、幫父母清償信用卡帳單、甚至養兩三個小孩的年輕球員,放一整年的無薪假,可不是什麼能雲淡風輕帶過的事。別忘了,前面提及一位選手的平均大聯盟職涯,可能就是那兩三年,而我們講的停賽,或許等同於直接剝奪他們三分之一的生涯和收入。 退一萬步說,聯盟也並非沒給球員選擇。若選手經評估後,認為染病的風險及代價,高於薪資及年資的價值,他們大可選擇跳出球季。事實上,目前已有15位選手、11名裁判動用逃脫權,但也僅此於此。整個聯盟只有不到20名球員棄賽,說明了什麼?或許,他們真的是在莫可奈何的狀況下出賽 — 我相信這些選手也不想染病、也害怕風險、也畏懼將病毒傳染給妻子或小孩。也或許,選手其實更希望在不打球的情況下,能領部分薪資(但資方不可能答應,也確實有理由不這麼做)。但絕大多數選手到現在都還留著,已經說明了他們如何衡量染疫的風險、以及上工賺錢的必要性。若多數球員都已做出這樣的選擇,說明比賽之所以仍能持續,並非只是資方的一廂情願、而是選手也想掙錢(或年資),那我們喊停賽,是否實際上是違背多數人的意願?沒錯,我相信選手當然都不願意染病、也一定畏懼其中的風險。但他們也並非沒選擇權 — 若球員相信染疫的風險代價已超越薪資、年資方面的利益,他們現在就可以退出。然而就像前面所說,Price、Posey有條件能退出,但其他球員願意嗎?若他們失去這份收入,是否暫時會改做其他工作,結果染疫風險不減反增?防疫當然重要,但若有人不認為應將其置於數百萬美元之上,我們該批評這樣的看法嗎?沒錯,以旁觀者角度來看,我們會擔憂這群選手為了打球、滿足觀眾期待,而染上或許可避免的病毒;也或許,以公衛科學的角度來看,在這狀態下打棒球的危險性,是能避免就該避免的。然而,

娛樂城註冊金

我們仍必須試著理解,為何MLB遲遲不願鬆口停賽 — 只要大多數選手、以及資方能繼續維持「賺錢優先於防疫」的共識,聯盟就有動力打下去。就像Manfred所暗示,除非退出的球員達到球團無法填補的數量,否則不考慮停賽。在美國沒有太多地方是安全的情況下,無論是對資方、或多數選手來說,為了躲病毒而離開球場、放棄賺錢,可能也不是多劃算的「交易」。======================================================================想找其他朋友陪你一起討論MLB 、希望認識更多棒球同好嗎?那麼,我在這邊向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分享一個臉書棒球社團:MLB球迷交流園地!如果您隨時想找人一起聊美國職棒、談棒球卻苦無對象,那加入這裡將會是個好選擇~如果你還想針對其他運動議題進行討論,也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一同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