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年的休賽季,MLB自由市場出現了相當反常的狀況,許多大咖直到2月都還在待價而沽,甚至春訓開始後才找到工作,像是J.D. Martinez,甚至國聯救援王Greg Holland,在開季前一天才簽約。▼春訓開始才簽約的重砲J.D. Martinez 以過往案例來看,12月到1月,是自由市場最活絡的時候,過往許多著名大約也都在這段期間簽訂的,這一年的休賽季著時不尋常。 反常的休賽季通常,很多交易與簽約都會出現在冬季會議期間前後,但2017年只有一名明星級自由球員,在聖誕節前確定落腳球隊,甚至諸多明星球員一直在自由市場待到春訓開始,還沒與任何球隊達成共識。以下列出2017-18休賽季,合約總額超過50M的簽約時間: 球員 年紀 位置 簽約日期 簽約金額 簽約球隊 Carlos Santana 32 一壘手 2017/12/3 3年60M 費城人 聖誕-新年假期 Wade Davis 32 後援投手 2017/12/29 3年52M 洛磯 Lorenzo Cain 31 中外野手 2018/1/26 5年80M 釀酒人 達比修有 31 先發投手 2018/2/13 6年126M 小熊 Eric Hosmer 27 一壘手 2018/2/19 8年144M 教士 2/22開始春訓 J.D. Martinez 30 一壘、角落外野、DH 2018/2/26 5年110M 紅襪 Jake Arrieta 31 先發投手 2018/3/12 3年75M 費城人 Alex Cobb 30 先發投手 2018/3/21 4年57M 金鶯 市場上最好的先發投手達比修,2月中旬才與小熊簽約;Hosmer春訓前,和教士簽下休賽季最大合約;Martinez找到下家時,已經開始春訓了;Arrietta春訓過一半後,終於與重建中的費城人簽約;Cobb與金鶯達成共識時,離開幕戰已經不遠。▼日籍名投達比修有今年度過慘澹的一年
以上的明星球員還算好,還有一票自由球員,屬於穩定先發、準明星球員,他們成為這波寒流的犧牲品,大多屈就於不符身價的一年短約。 球員 年紀 位置 簽約日期 簽約金額 簽約球隊 Andrew Cashner 30 先發投手 2018/2/15 2年16M 金鶯 2/22開始春訓 Logan Morrison 30 一壘手 2018/2/28 1年6.5M 雙城 Mike Moustakas 29 三壘手 2018/3/11 1年6.5M 皇家 Jonathan Lucroy 32 捕手 2018/3/12 1年6.5M 運動家 Lance Lynn 31 先發投手 2018/3/12 1年12M 雙城 Greg Holland 32 後援投手 2018/3/12 1年14M 紅雀 其中,Moustakas和Lucroy,甚至是各自位置上最好的自由球員,卻遲遲等不到球隊的青睞。另外,Moustakas、Lynn和Holland都有收到合格報價,拒絕合格報價進入自由市場,不只沒簽下複數年合約,一年短約的金額,都還遠少於合格報價的17.44M。(收到QO的球員) 這邊整理近年著名大約的發生時間,就可以清楚看出這一年的反常,名單有點長,趕時間的人可以略過看下方結論。 球員 位置 簽約日期 簽約金額 簽約球隊 Alex Rodriguez 三壘手 2007/12/13 10年275M 洋基 C.C Sabathia 先發投手 2008/12/20 6年161M 洋基 Mark Teixeira 一壘手 2009/1/6 7年180M 洋基 Carl Crawford 外野手 2010/12/11 7年142M 紅襪 Cliff Lee 先發投手 2010/12/15 5年120M 費城人 Albert Pujols 一壘手 2011/12/8 10年240M 天使 Prince Fielder 一壘手 2012/1/26 9年214M 老虎 Josh Hamilton 外野手 2012/12/15 5年125M 天使 Jacoby Ellsbury 中外野手 2013/12/7 7年219M 洋基 Robinson Cano 二壘手 2013/12/13 10年240M 水手 Hanley Ramirez 外野手 2014/11/25 4年88M 紅襪 Jon Lester 先發投手 2014/12/15 6年155M 小熊 Max Scherzer 先發投手 2015/1/21 7年210M 國民 Zack Greinke 先發投手 2015/12/8 6年206M 響尾蛇 David Price 先發投手 2015/12/4 7年217M 紅襪 Jason Heyward 外野手 2015/12/15 8年184M 小熊 Justin Upton 外野手 2016/1/20 6年132M 老虎 Chris Davis 一壘手 2016/1/21 7年161M 金鶯 Yoenis Céspedes 外野手 2016/11/30 4年110M 大都會 Aroldis Chapman 後援投手 2016/12/15 5年86M 洋基 Johnny Cueto 先發投手 2016/12/16 6年130M 巨人 以上所有簽約,沒有一筆是發生在1月之後的,Prince Fielder是其中最晚的,發生在1月26日,絕大多數都是在12月就確定。▼Prince Fielder在1月底簽約,已經算晚了
反之,17-18休賽季最大的三筆簽約,都發生在2月中旬以後。休賽季沒球賽看,球迷只能關注交易與自由市場的動向,自由市場卻如此冷清,雖然還有傳聞不斷的交易市場,但總是少了一味。這強烈冷氣團到底從哪來? 寒冬的成因如此龐大的市場,陷入如此反常的情況,肯定會有複雜又多樣的原因。這裡以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文章「Seven Reasons Why the Free Agent Market Is So Incredibly Slow」為底,並加上我自己的看法,整合出幾項原因。 1.勞資協議2016年冬季會議達成新版勞資協議(CBA),其中,豪華稅的規定與罰則,為這個休賽季帶來不少影響。豪華稅稅線提高不多,從2017年的1.89億,到2018年是1.95億,接著逐年提高,2021年來到2.10億,遠低於大聯盟整體收益的成長。而新增的累進稅率,讓代價高得嚇人。當薪資高過稅線2000萬,會多12.5%的豪華稅;高過4000萬時,
娛樂城評價
會多42.5%。至於基本稅率也有調整,第一年20%,第二年30%,第三年以後50%。簡單來說,第一年超過稅線,要繳20%豪華稅,超過2000萬要加12.5%,是32.5%,超過4000萬,就會增加到62.5%。如果連三年超過稅線,又超過稅線4000萬,稅率將達到95%。本站寫手米古爾,年初撰寫的「吸血鬼 Boras 也踢到鐵板?談今年球員市場冷清的前因與後果」內有將豪華稅罰則整理成表格,推薦參考。引用"運動畫刊"文章的段落:這代表球團的收益,沒有等比例的投注到球員的薪資上,豪華稅更進一步限制薪資的成長。簽下一筆大合約後,帳面上的數字不一定等於球團的支出,
雷神試玩
球團可能另外花一大筆錢繳豪華稅。就算豪門如洋基、道奇,也不得不想辦法降低薪資,最好能壓到稅線之下、重置稅率,不然至少要避免高額的累進稅率。▼豪門球隊也有需要謹慎審視自己薪資的時候 2.放眼2018年自由市場2018年自由市場-也就是今年,陣容比2017年豪華多了。Harper、Machado兩名26歲的超級巨星領銜,還有前賽揚Keuchel、兩名前MVP Donaldson和McCutchen、後援投手有Kimbrel跟Miller、Kershaw和Price也有可能跳脫合約,整體星度遠大於2017年。
當然,上述是以去年的角度,誰知道Donaldson、McCutchen、Kuechel、Miller等人要嘛狀態下滑、要嘛因傷所苦,不過還增加了今年晉升頂尖投手的Corbin,加上Harper跟Machado依舊耀眼,2018年的自由市場如預期比前一個休賽季活絡多了。承接第1點,
真人遊戲
如果想用大約簽下這些巨星,但又不想連續超過稅線,那最好的做法就是在2017年壓低薪資,在2018年再花錢,這樣至少可以省下基本稅率10%。 3.實力M型化、交易市場的熱絡,導致需求降低2017年戰績呈現M型化,戰力走向兩極化。簡單的從5成勝率來看,2017年有18支球隊的勝率不到5成,往前推4年,13~16年勝率不到5成的球隊,大概落在14、15支。當然,這很難作為不花錢的理由。戰力差,
真人百家樂
從自由市場補強就是個好方法。應該說,剛好很多球隊的進程來到不花錢、以累積新秀方式建立球隊。像是老虎與皇家,前幾年還是國中強權,但面臨主力換約或陣容瓶頸,選擇交易主力球員,或放他們自由,球隊進入重建。海盜、馬林魚和光芒,則成為交易市場的大賣家,這也使藉由交易補強的球隊,缺乏簽下自由球員的動機。海盜出清了32歲的核心基石McCutchen,和主力先發Cole;光芒也賣出看板球星Longoria,強打Souza也在三方交易前往響尾蛇;馬林魚則是休賽季最出風頭的球隊,賣出三位全明星外野手,Stanton、Ozuna和Yelich。這些球隊換回的報酬,也讓他們在重整或重建路上邁出一大步。▼就算是球隊看板兼精神領袖,該賣的時候還是要賣還有一些球隊重建還沒有成績,還沒有花錢的打算,如白襪、紅人、勇士、運動家;也有球隊陷入高額薪資、主力老化、農場貧脊的困境,如巨人。加上預期撙節薪資的球隊,和在交易市場獲得足夠補強的球隊,自由市場的買家就非常少,買家當然就能好好地挑選商品,並且向店家殺價。 4.長約容易出問題簡化成口語,就是以前爛約太多,球隊怕了,不敢隨便撒錢。這也不是為了酸而酸,事實上,就是有很多球員簽下大約後,貢獻不如以往,又或者合約太長,到球星老化時,合約金額就顯得太過昂貴。如Pujols、Hamilton、Ellsbury、Heyward都是如此。球團在審視自由球員時,若將這些過往實例最為依據,自然會變得保守。給歷史級巨星一張10年合約劃算嗎?A-Rod算是成效不錯,撇開禁藥醜聞,他直到退休前都還有保持不錯的身手。但相反的,Pujols退化程度非常劇烈,近兩年的成績已經衰退到平均以下了。Cano、Votto和Miguel Cabrera三人,正處於開始衰退或將要衰退的年紀,未來就算變成爛約也不意外。▼再強的打者,也有老邁的一天
那給巨星5年的合約如何?Cliff Lee的成效就很好,頭三年繳出頂尖成績單,第四年開始衰退,然後被買斷;Josh Hamilton就慘不忍睹,實力下滑、傷痛不斷、染毒醜聞,讓他的球員生涯後期無比淒涼。時間拉近一點,Lester成效也不錯,近兩年開始下滑,但至少還是優質的中後段輪值;反之,Ellsbury衰退的比較快,成績遠不如以往,今年甚至因傷整年未出賽。投資一定有風險,長約的風險絕對比短約高得多,長度長、金額高的合約,風險又高上不少。若從現金週轉的角度來看,短約更好操作,中間夾了選擇權更好。因此,
戰神賽特訊號
審慎評估球員的未來貢獻,並謹慎地給出大型合約,就成了合理的操作。 5.數據棒球成顯學當數據演化的越來越複雜,進階數據越來越多樣、精細,評估球員的方式也會慢慢改變。大聯盟各支球隊一開始主要跟數據公司合作,現在越來越多球團建立自己的數據部門,魔球不斷進化,已經成為聯盟主流。越來越多球隊藉此獲得成功,用數據找出砂礫中的好球員,或是利用各項數據幫助球員往對的方向成長。在自由市場簽下30多歲的成名球星,效益或C/P值,可能不比找來不知名的小咖球員,再改造他們來的高。另外,球員的調度與棒球的演進,都讓球員的身價出現改變。有些球員的貢獻開始被重視,像是頂尖後援投手,近年牛棚的調度使用越來越精細、多樣,而且頂尖後援投手開始宰制季後賽,他們的身價也水漲船高,Kanley Jasen、Aroldis Chapman、Wade Davis等人,都拿到均薪超過15M、總和超過50M的大約,今年Kimbrel也想爭取一份大型合約。▼多次證明自己可以宰制季後賽的Wade Davis,去年順利簽到大約有些過去重視的數據,現在反而沒有價值,像是全壘打。近年的飛球革命,導致聯盟整體全壘打提升,
戰神賽特下載
所以全壘打開始變得廉價。而且,只有全壘打能力,沒有其他技能,如守備、跑壘、選球,球員的身價已經不如以前高。Ryan Howard在2012年就開始衰退了,但還是獲得一紙5年125M的大約。但Chris Carter在2016年打出生涯新高的41轟,季末卻乏人問津,去年的Moustakas也是類似的情形。 綜合以上幾個大方向,讓17-18年自由市場變得非常冷清,甚至導致今年聯盟平均薪資下降,相關資訊可以參考本站新聞「『薪』情不佳?大聯盟14年來平均年薪首度下滑」。那這會成為常態,還是僅此一次的寒流?看看今年的自由市場就有個大概了。 回暖的自由市場今年明顯熱絡許多的自由市場,已經簽下不少大約。Corbin與國民簽下6年140M的大約,紅襪奪冠功臣Eovaldi以4年68M回鍋,2013年國聯MVP McCuthen以3年50M加盟費城人,2015年美聯MVP Donaldson與勇士簽下1年23M的合約。市場上剩下的幾名巨星,詢問度也很高,Harper與Machado的傳言一直沒停過,Keuchel則是想補強輪值球隊的首要目標。一般預測1月就會陸續底定,跟往年自由市場大致相同。去年的寒冬,也可以視作球團因應豪華稅規則改變,對球隊作出調整的時期。市場的需求還在,只要各球團拿捏好薪資尺度,要花的錢還是會花,自由市場依舊會回歸正軌。但去年那群自由球員就成了犧牲品,尤其是那些屈就於一年短約的球員,有些球員還因為太晚簽約影響春訓,導致上半季表現不佳,譬如Alex Cobb、Lance Lynn,而Greg Holland就比較慘,上半季表現荒腔走板,8月就被紅雀釋出,接著被國民簽下才找回狀態。▼Greg Holland直到賽季尾聲才找回狀態至於Logan Morrison、Mike Moustakas、Jonathan Lucroy三人,今年表現不如以往,再度投入自由市場,預計也不會簽到什麼好約,他們最有可能簽下大約的時間點,已經掩埋在自由市場寒冬的風雪了。============================================================================延伸閱讀:《2018 MLB十大事件》
資料、數據來源:MLB官網、Baseball-Reference、Cot's Baseball Contracts、Sports Illustrated、運動視界圖片來源:Zimbio,